今天是: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展示

《新编西夏文字典》简介

来源: 作者: 日期: 2014-05-26

  《新编西夏文字典》是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贾常业先生进行西夏文字研究考证、搜集整理的综合性成果,日前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1032年元昊嗣夏王位,1034年始建年号,1038年称帝,国名大夏,在汉籍中习称西夏,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夏文是公元11—13世纪使用过的民族古文字,西夏灭亡后,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连同其语言文字也逐渐消失。19世纪以后西夏文字文献被发现,之后这种文字和语言便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20世纪以来已有多种大部头的专著问世,而学者们编撰的西夏文字典也有七八种,先后有原苏联杰出的西夏学专家聂历山用部首编排的《西夏语词典》手稿(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60年版,是近代人所编的第一部西夏文字典,之后的字典大部分吸收了聂历山的研究成果,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新编西夏文字典》在聂氏所收西夏字中标注了字典手稿中的出处);日本西夏学专家西田龙雄教授用部首编排的《西夏文字小字典》(东京:座右宝刊行会,1964年刊行);宁夏社会科学院李范文研究员用四角号码编排的《夏汉字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008年6月第2次印刷了由李范文编著、贾常业所造西夏字符并增订、编辑排版的《夏汉字典》);俄罗斯著名西夏学专家克恰诺夫教授编著了用右偏旁(字尾表)检索的《夏俄英汉字典》(日本国荒川慎太郎协助编排,京都大学文学部,2006年发行);北方民族大学景永时研究员与宁夏社会科学院贾常业副研究员合著的《西夏文字处理系统》(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制作了西夏字符和输入法,解决了电脑录入西夏文字的问题,如今人们在电脑上写作或者印刷刊物和学术著作已完全摆脱了手写或照排等落后手段;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史金波先生集50年西夏文学习、研究之功,编纂成国内外第一部《西夏文教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具有开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宁夏社会科学院李范文研究员编著了《简明夏汉字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宁夏大学柳常青博士编著有《西夏文电子字典及输入法软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近年来,大量西夏原始文献资料不断地刊布,研究人员也随之增多。与此同时,一批新材料陆续面世,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被推出。为满足学习、研究的需要,贾常业先生尝试性地编纂这部用现代汉语音序编排的《新编西夏文字典》,无疑为西夏文字典家族增加了新成员,为学术界查阅和利用西夏文字提供了便利条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以上不同类型的字典各有特点,互为补充。《新编西夏文字典》本着解决西夏文字中的一些不知、不全和误知的问题,着力于正其形、拟其音、补其义,注重知识创新,具有以下创新之处和特点:
  1. 西夏文字输入法是由北方民族大学西夏研究所所长景永时研究员创建的,这个平台保障了字典的顺利编纂。字典中的西夏文字符是编者在2007版字库的基础上,一边查阅原始文献,一边修改字符,勘误了近3 000个字符,仿西夏原始文献重新修改制作了一套字形准确的楷书字符。
  2.《新编西夏文字典》所使用的资料以西夏人编纂的韵书字书为主,其他文献为辅,并吸收了近现代有关专家学者的一些优秀研究成果。经对原始文献《文海宝韵》《音同文海宝韵合编》《五音切韵》《音同》《义同》《番汉合时掌中珠》和其他西夏文献的研究考证,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近两年搜集到西夏字书与《论语全解》《孝经》《六韬》《孙子兵法三注》《碎金》《三才杂字》《华严经》等文献中出现的西夏文字就达400多个,使西夏文字的总数增加到6 415个,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字中存世最多、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因此,本字典不但成为收字最多的西夏文字典,而且具有基础理论研究性质,涉及西夏文献、文字、音韵和训诂学等诸多方面。
  3. “复原”了佚缺的字形结构。西夏文字的核心是其字形结构,说文解字就靠字形结构理论支撑,它包含着文字的信息,决定着文字音义的走向。《新编西夏文字典》所“复原”的字形结构主要依据原始文献《文海》与《音同文海宝韵合编》,并将史金波、白滨、黄振华先生所著的《文海研究》和龚煌城先生的《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论集》作为研究西夏文字字形结构的范例,“复原”了佚缺的字形结构材料近2 000条,这在同类字典中是没有的。
  4. 构拟了佚缺的语音材料。西夏文字的语音构拟主要依据原始文献《文海》《音同文海宝韵合编》和《五音切韵》,并采用了龚煌城先生的拟音系统。由于《文海》上声部分佚亡,写本《文海宝韵》没有反切材料,依据平声拟测上声是考虑到《音同》甲种本将平上声放入同一纽的原因,即利用同居韵原理,采取举平推上的方式复原了上声佚失的反切拟音材料,在对原有拟音材料作以校定的基础上,构拟“复原”了近2 000条佚失的反切拟音材料,补充完善了西夏文的语音体系。
  5.在西夏文字的字义揭示方面有新突破。西夏文字是义域很宽的表意文字,除译音字外,每个字均有本义和引申义。本字典吸收了原始文献《文海》《音同》《番汉合时掌中珠》以及聂历山《西夏语词典》手稿等众所周知的释义和字义外,还收录了来源于世俗文献与佛教文献中出现且不见于字书的文字和新义项。随着西夏文献不断公布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还会有一些文字被发现、还会有一些新的义项被充实。
  6.本字典是用现代汉语音序编排的,突出反映了西夏文字的形音义关系和详尽的出处。字典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番汉合璧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以音检索页码。第二部分为字典正文,每一个西夏字均注有汉语拼音、汉义、词性、英文、反切拟音材料以及详尽的出处等。凡有异体字、讹体字者编在本字之后(新近查找出的字编入“补遗”栏中),主要是为了便于鉴别和正误对比,将出处不详的文字编在“备考”栏中;凡有同义字者,参照西夏人所编的同义词典《义同》的顺序,将同义词组编在一起,便于比较和识读。第三部分为汉语拼音全文索引。为便于检索和识读西夏文字,将索引编排成番汉合璧的、以汉语拼音检索文字顺序号的方式,不仅能检索到字典所收录的6 415个西夏字的本义,还可检索到有关文字的引申义。用现代汉语音序编排西夏文字典是一种创新,既符合西夏人以韵与声类为纲编纂字书的方式和贯例,又适合现代人检索识读。
  《新编西夏文字典》是贾常业先生这位“半路出家”的草根学者经过10年的自学、探索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字典中的西夏字符制作、文献考证、打印、编辑、排版均由他一人完成。字典编纂体例规范,出处翔实,要素齐全,是一项文化精品。由于是自费出版,经费不足,面临出版困难。为支持这一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项目的出版,王奕社长决定对《新编西夏文字典》给予出版补贴,全力支持,作为出版社的重点项目亲自来抓,聘请敦煌研究院杨富学教授审读把关,安排社里业务最强的编辑人员进行英文翻译和校勘,从版面设计到印刷装帧都亲自过问,选择甘肃最好的印刷厂——兰州新华印刷厂承担印刷装订任务,保证了出版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突显了甘肃文化出版社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出版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典籍、打造文化精品的实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长者专区
政务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