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西夏学科举办“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中的西北历史”学术沙龙

来源:历史研究所 2017.03.03

  2月28日下午两点半,西夏学科在科研楼三楼会议室举办“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中的西北历史”学术沙龙。许生根副研究员结合自己即将出版的《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研究——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侧影》一书,同学科成员围绕黑水城文献的整理、应用与西夏历史文化研究的关系展开热烈讨论。

  20世纪初,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遗址出土了大量中古时期历史文献,其中有大量涉及西夏、元代历史、社会、经济、宗教的文书。《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研究——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侧影》一书通过对黑水城文书残件的层层考释,探究11-13世纪人类活动与西北边疆自然环境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围绕英藏黑水城文书的现存数量、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等问题,许生根结合自己在英访学期间所掌握的信息进行了介绍。保宏彪和张玉海从西夏社会文书中所反映的黑水城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基本史实出发,讨论了正史文献与地下出土文献相互印证的问题,肯定了“二重证据法”的重要性。在中古时期西北社会变迁方面,姜歆认为游牧向农耕的生产方式过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多种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长期军事对抗等因素是这一历史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通过这次学术沙龙,既推介了许生根副研究员的新作《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研究——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侧影》,又为西夏、蒙元时期社会经济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引起了大家对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互动关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