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西夏学科至甘肃、四川一带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党项羌的迁徙与融合”主题调研活动

来源:历史研究所 2021.06.17

6月4日至11日,宁夏社会科学院西夏学科余军等一行八人前往甘肃天水、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党项羌的迁徙与融合”主题调研活动。

党项羌是羌族的一支,旧居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黄河曲一带。北朝后期,党项羌逐渐强盛,活动区域也扩大至今甘肃甘南、川西一带。唐贞观以后,吐蕃崛起,党项羌受其胁迫,党项羌逐步内徙至今陕北西横山、绥德等地。

调研组一行自银川出发,沿党项羌迁徙之路,经天水、甘南、陇南一线,考察了麦积山石窟、毗卢遮那圣宫等佛教遗迹,认识了党项羌在党项西夏时期对佛教文化的接受过程,进一步理解了西夏时期独树一帜的、以“汉藏融合、显密圆融”为特征的佛教文化生成过程。其后至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藩等地,考察了党项早期“处山谷间,延亘三千里”的原始生活场景,进一步认识了党项羌北迁促进了中国中古时期汉藏之间的联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的形成作出过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