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献研究所协助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三线建设” 文物实物征集工作
近日,受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委托,我院古籍文献研究所协助开展全区“三线建设”文物实物征集工作。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中期至80年代初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调整,其核心是在大后方建设和发展以军工为核心的工业基地,以应对潜在外部威胁。这一时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核心,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称之为“三线建设”。宁夏作为西部内陆地区的一个省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及资源条件,成为三线建设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省份。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从全国东北、东南沿海来到宁夏,先后建成了石嘴山钢厂、西北轴承厂、西北煤机厂、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长城铸造厂、吴忠仪表厂、大河机床厂等20多家工业企业,使宁夏的工业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充实了煤炭、机械、仪表、机床工业的实力,促进了宁夏工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刘守华主任(左一)在东方钽业(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调研。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产生于三线建设者的奋斗历程,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三线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西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6月,中宣部将三线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一起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为保护三线建设的珍贵遗产,进一步深化三线建设学术研究及成果利用,古籍文献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前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积极主动配合党史展览馆在我区开展三线建设文物实物的征集工作,并协助提供相关征集线索,采访了参与“三线建设”的亲历者、提供了三线建设相关企业单位的资料与联系方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