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郭勤华、杜军参加2025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产学研用合作研讨会

来源: 民族研究所 作者: 杜军 日期: 2025-08-05

8月2日,2025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产学研用合作研讨会在固原召开,近15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等相关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固原博物馆联合主办,旨在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为纽带,为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文旅产业搭起学术研究、遗产保护、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等合作交流桥梁,协同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机制,通过多学科视角挖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历史价值与实践路径,推进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杜建录、肖爱玲、杨剑、王飞、刘文荣、张强、张多勇、孔德翊8名学者分别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主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从不同研究视角分享了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聚焦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利用与研究、丝绸之路文物考古研究、丝绸之路石窟与艺术研究、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博物馆研究四大核心主题,从考古学、文化遗产学、文物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案例展开深入交流。我院郭勤华编审作为分论坛四下半场评议人进行评议,并做了题为《洪德城开发与西海固地区的对话》的汇报,认为:洪德堡遗址与宁夏西海固地区在地望上唇齿相依,是拓展古代西北边疆防御要道河丝绸之路通道的重要区域,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洪德堡中共陕甘宁省委、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河连湾的前哨,更是新时代实现跨区域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这种历史变迁背景相同、地域空间相连、发展共感相同的区域间的合作对话,无疑为推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机遇。在分论坛二,杜军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大唐王玄策出使天竺所经丝绸之路“三道”详考》的汇报,认为:道路乃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交通所至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所及。正是丝绸之路“三道”的畅通,特别是王玄策出使天竺并贯通吐蕃—泥婆罗道,将大唐与天竺、西域、吐蕃诸国的友好交往以及多方位交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场跨领域的学术对话及其后续实践,将持续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搭建起高校与地方文博单位合作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平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将为具体保护与利用项目提供更精准的学术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长者专区
政务微信
关闭